以下从技术原理、核心作用、典型用途及选型要点等方面展开说明:
上部换热区:内置高效换热管束(如 U 型铜管、螺旋波纹管),热媒(蒸汽、高温水)流经管束与壳程内的被加热水进行换热;
下部储热区:圆柱形壳体底部形成容积空间,储存已加热介质,容积通常为 1~50m³,满足瞬时大流量用水需求;
关键部件:导流装置(防止短路)、温控阀(调节热媒流量)、膨胀节(应对温差应力)。



场景 | 应用方式 | 选型要点 |
---|
酒店 / 医院 | 作为集中热水系统的核心设备,将冷水(20℃)加热至 60℃,储存容积满足 100~500 间客房同时用水 | 选用 316L 不锈钢换热管,储热容积按 100L / 客房计算 |
住宅小区 | 与锅炉或热泵联动,提供生活热水,适应高峰用水(如早晚洗漱时段) | 设计换热面积≥20㎡,储水量按户均 50L 计算 |
体育馆 / 学校 | 满足瞬时大流量用水(如淋浴高峰 100m³/h),储热区可缓冲 30 分钟用量 | 需配置温控阀自动调节热媒流量,防止超温 |
对比类型 | 立式半容积式换热器 | 普通容积式换热器 | 板式换热器 + 储水箱 |
---|
换热效率 | 高(K 值 1500~3000),管束设计强化湍流 | 中(K 值 800~1200) | (K 值 3000~5000) |
储热能力 | 内置储热区,无需额外水箱 | 储热容积大,但换热效率低 | 需外接储水箱,系统复杂 |
占地面积 | 立式结构占地小(直径≤3m) | 卧式结构占地大 | 板式占地小,但储水箱占地大 |
适用场景 | 用水波动大、需稳定水温的场景 | 小流量、温差小的场景 | 大流量、对储热要求低的场景 |
热负荷 Q:根据用水流量与温升计算,如 10m³/h 水从 20℃加热至 60℃,Q=10×1000×4.2×(60-20)=1680kW;
换热面积 F:F=Q/(K×Δtm),取 K=2000 W/㎡・℃,对数平均温差 Δtm=30℃,则 F=1680×1000/(2000×30)=28㎡;
储热容积 V:按设计小时用水量的 20%~30% 取值,如 10m³/h 用水,V=10×0.25=2.5m³。
水质要求:被加热水硬度>300mg/L 时,需预处理(软化或加药),避免换热管结垢(结垢后 K 值下降 50% 以上);
压力设计:壳程工作压力≥0.6MPa(通常取 1.0MPa),管程热媒压力根据热源确定(如蒸汽压力 0.3~0.8MPa);
安全装置:顶部安装安全阀(整定压力 = 设计压力 + 0.05MPa),底部设排污阀(定期排除沉淀杂质)。
国家标准:GB 151《热交换器》规定其属于压力容器范畴,需按 NB/T 47042《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进行强度计算;
安装要求:设备基础承重≥满水重量的 1.5 倍,顶部距屋顶净空≥1.5m,便于检修;
能效指标:参考 GB 30053,一级能效热损失≤3%,热水输出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