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气动无压风门与煤矿自动无压风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结构组成
矿用气动无压风门与煤矿自动无压风门主要由机械部分、气动系统和控制部分组成。机械部分作为风门的基础架构,为整个设备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稳定的运行保障。其门框通常采用高强度的 Q235B 钢材焊接而成,钢板厚度一般≥2mm,与巷道固定的预埋螺栓孔间距≤600mm,确保了门框与巷道连接的牢固性,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和冲击力。门扇多为双扇对开式,材质选用钢制或高强度复合材料,表面焊接间距≤300mm 的加强筋,大大增强了门扇的强度 。门扇边缘镶嵌的聚氨酯密封胶条,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磨性,能有效提高门扇的密封性能,减少漏风现象,使风门在关闭状态下能够更好地阻隔风流。
平衡结构是机械部分的关键组件,它通过连杆、销轴连接双扇门,巧妙地利用杠杆原理抵消风压。当巷道内存在风压时,平衡结构可以将风压转化为一种内力,使得开启力≤100N,保证风门在开启时不受风压影响,无论是正向还是反向的风压,都能实现轻松开启和关闭,极大地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配重则与平衡结构相配合,帮助风门在关闭时更加平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平衡风压,确保风门的正常工作,维持通风系统的稳定运行。
气动系统是风门实现自动控制的动力来源,气缸作为动力执行部件,是气动系统的核心。其缸径一般在 φ63 - 100mm 之间,通过压缩空气的作用,推动活塞杆伸出或缩回,从而带动门扇的开启和关闭。储气罐容积≥20L,用于储存一定量的压缩空气,以保证在气源不稳定时,风门仍能正常工作。减压阀用于将气源压力调定在 0.6 - 0.8MPa 范围内,为风门的开启和关闭提供稳定的动力。气阀和电磁阀用于控制气缸的进气和排气方向,实现门扇的开启和关闭动作。其中,电磁换向阀是控制气缸动作的核心元件,它通过接收控制信号,快速切换气路,使气缸能够准确地执行开启或关闭的指令,确保风门的动作精准、高效。
控制部分则是风门的 “大脑",负责协调各个部件的工作,实现风门的自动化运行。它主要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组件。传感器用于检测行人、车辆的靠近以及巷道内的风压、温度等环境参数,常见的有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风压传感器等。红外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能够检测到人员或车辆进入感应区域,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风压传感器则实时监测巷道风压,为风门的开启和关闭提供数据支持,确保风门在不同风压条


件下都能正常工作。控制器通常采用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或单片机,它接收传感器传来的信号,并根据预设的程序和逻辑,控制执行器的动作。执行器主要包括继电器、电磁阀等,它们将控制器的信号转化为具体的机械动作,驱动气缸或电机,实现风门的开启和关闭。此外,控制部分还可以配备人机界面(HMI),如触摸屏或控制面板,方便操作人员对风门进行监控和设置,实时了解风门的运行状态,及时调整相关参数。 工作原理
无压平衡是这类风门的核心工作原理之一,它通过独特的机械结构设计,实现了风门在开启和关闭过程中不受风压影响。双扇门通过连杆联动,当一侧风压作用于门扇时,另一侧门扇同步受力,形成力矩平衡,从而消除风压阻力,使风门的开启力与风压大小及风向无关。以巷道风压为 2000Pa,单扇门受力面积 3.2㎡为例,总压力可达 6400N,而通过平衡机构后,实际开启阻力≤2000N,开启力大幅降低,使得风门的操作更加轻松省力,即使在高风压的巷道环境中,也能确保风门的正常开启和关闭,有效保障了通风系统的稳定运行。
气动驱动是风门实现自动开启和关闭的动力方式。气源经减压阀、电磁阀进入气缸,推动活塞杆伸出,从而带动门扇开启。在关闭时,可依靠配重或弹簧复位,也可通过气缸反向动作实现门扇关闭。当行人或车辆靠近风门时,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并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发出指令,使电磁阀通电,气源经过减压阀调节后,压缩空气进入气缸无杆腔,推动活塞伸出,活塞杆带动门扇开启。当行人或车辆通过后,传感器再次捕捉到信号,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复位,气缸活塞缩回,风门在配重或弹簧的作用下平稳关闭。这种气动驱动方式具有响应速度快、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等优点,能够满足煤矿井下复杂环境的使用要求。
互锁功能是保证通风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两道风门通过气管互锁,当一道风门开启时,另一道风门的气缸被锁定,无法动作,从而防止风流短路,保证通风系统的稳定。在煤矿井下,风流短路可能导致瓦斯积聚等严重安全隐患,而互锁功能从根本上杜绝了这种情况的发生。例如,当一道风门开启时,其对应的气管会向另一道风门的气缸传递锁定信号,使另一道风门无法开启,只有当第一道风门 关闭后,另一道风门才能正常开启,确保了风流按照预定的路径流动,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