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科学的故障排查方法可大幅提升装置维护效率,以下为常见问题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若出现传感器误触发,首先检查检测区域是否有反光物体干扰,可调整传感器发射角度 ±5° 改善。当传感器无响应时,用万用表测量输出信号,正常应为 DC 24V 脉冲,若异常需检查线缆通断(屏蔽层电阻≤1Ω),传感器表面煤尘可用压缩空气(压力≤0.3MPa)吹扫,严重磨损的透镜需更换(更换后需重新校准对射精度)。
气缸动作迟缓时,先检查气压表读数(需≥0.4MPa),气压不足需排查气管泄漏(肥皂水检测),卡箍松动时按 15-20N・m 力矩复紧。活塞杆爬行现象多因润滑不足,需通过油雾器添加 ISO VG32 气动润滑油,滴油频率调至 1 滴 / 10 次动作。锁杆插入深度不足时,可调节气缸安装位置(横向移动≤3mm),若锁杆磨损超 2mm 则需更换(材质 45# 钢,表面淬火 HRC40-45)。



互锁失效时,需检测电磁阀线圈电阻(正常 100-150Ω),线圈烧毁需更换同型号防爆线圈。PLC 程序异常可通过复位按钮恢复出厂设置,关键参数(如延时时间)需重新设定,程序备份可通过 USB 接口导出,防止数据丢失。气压过低报警失灵时,检查压力传感器阈值设置(标准 0.3MPa),传感器探头需用酒精清洁,确保气压检测精度。
日常巡检需每日记录气压值、传感器状态,每周用肥皂水检测气路密封,每月更换过滤器滤芯(精度 50μm)。季度维护需对气缸密封圈(寿命 1 年)进行老化检测,用塞尺测量密封间隙(≤0.5mm),防爆面需重新涂抹防锈油。年度大修需完成传感器精度校准(使用标准量块)、PLC 程序逻辑测试,整机需通过 1000 次连续启闭寿命测试,确保装置 MTBF(平均 时间)≥8000 小时。
维护过程需严格执行井下作业安全规程,防爆区域禁止带电开盖,气动系统泄压后方可检修。建立维护台账记录部件更换周期(如传感器 3 年、气缸 5 年),通过预防性维护将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保障装置长期可靠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