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从工作原理、核心类型、应用场景及技术特点展开说明储热式换热器:
换热过程:热媒(如蒸汽、高温烟气)通过换热管束将热量传递给储热介质(如水、油或固体蓄热材料);
储热过程:储热介质温度升高,以显热(温度升高)或潜热(相变吸热)形式储存能量;
释热过程:当用热端需要热量时,低温介质流经换热器,吸收储热介质的热量,实现温度提升。



负荷调节:平衡热源侧(如锅炉、太阳能集热器)与用热侧的供需波动(如夜间无太阳能时释放热量);
能效优化:利用低谷电或工业余热储热,降低高峰时段能源消耗(如 “移峰填谷");
温度稳定:避免直接换热时因热源波动导致的出口温度骤变,尤其适合对温度敏感的场景(如食品加工)。
类型 | 储热介质 | 储热原理 | 典型产品 | 优缺点 |
---|
显热储热 | 水、导热油、岩石 | 温度升高储存热量(ΔT× 比热容) | 容积式换热器、储热水箱 | - 技术成熟,成本低; - 储热密度低(需大容积),受介质沸点限制。 |
潜热储热 | 相变材料(PCM) | 相变过程(固 - 液、液 - 气)吸收 / 释放潜热 | 相变储热换热器 | - 储热密度高(是水的 5~10 倍),温度波动小; - 材料成本高,寿命受循环次数影响。 |
化学反应储热 | 金属氢化物、可逆化学反应物质 | 化学反应吸热 / 放热 | 氨分解 - 合成储热装置 | - 储热密度 ,适合长期能量存储; - 反应速率慢,系统复杂,应用较少。 |
容积式储热 换热器:
如蒸汽容积式换热器(前文已详述),通过储热水箱或罐体实现显热存储,结构简单,适用于生活热水、采暖等场景。
盘管式储热 换热器:
换热管束浸没在储热介质中,常见于太阳能热水系统(如真空管集热器 + 储热水箱组合),盘管材质多为铜或不锈钢。
板式储热换 热器:
结合板式换热与储热罐设计,换热效率高(传热系数可达 3000~5000W/㎡・K),但储热容积较小,适合空间紧凑场景(如数据中心余热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