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5483306

article

技术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文章煤矿用自动无压风门气动动力的气源稳定性保障措施

煤矿用自动无压风门气动动力的气源稳定性保障措施

更新时间:2025-10-13点击次数:32
煤矿自动无压风门气动动力的气源稳定性保障措施
煤矿自动无压风门的气动动力系统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其气源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风门运行的可靠性 —— 气压不足会导致风门开启无力,气源含杂质会堵塞气缸或阀组,湿度超标会引发部件锈蚀。因此,需从气源产生、输送、净化及监测四个环节入手,建立完善的气源稳定性保障体系,适配井下恶劣的工作环境。
(一)气源产生环节的稳定性保障
气动系统的气源主要由井下空气压缩机提供,需确保空压机的输出压力与流量满足风门需求。首先,空压机的额定排气压力需不低于 0.8MPa,实际运行压力应稳定在 0.6-0.8MPa 之间,若压力低于 0.6MPa,会导致风门气缸推

 

煤矿用自动无压风门气动动力的气源稳定性保障措施

力不足,无法克服井下风压。需定期检查空压机的压力调节装置,确保压力开关能在压力低于 0.6MPa 时自动启动,高于 0.8MPa 时自动停机,避免压力波动过大。同时,空压机的排气量需根据风门数量确定,单扇风门的气缸容积约为 5-10L,开启 / 关闭一次需消耗压缩空气 10-20L,若多扇风门同时运行,需选用排气量不低于 0.3m³/min 的空压机,防止气源供应不足。
空压机的日常维护是保障气源稳定的基础。需每日检查空压机的油位(润滑油需使用专用空压机油),油位过低会导致空压机过热,影响排气效率;每周清理空压机空气过滤器,拆除滤芯后用压缩空气吹扫,若滤芯破损需及时更换,防止粉尘进入空压机,导致气缸磨损或气阀堵塞;每月检查空压机的排气温度,正常温度应低于 100℃,若温度过高,需清洗冷却器或检查风扇是否故障,避免高温导致压缩空气含水量增加。此外,空压机需安装在通风良好、粉尘较少的场所,远离井下潮湿区域,防止设备锈蚀。
(二)气源输送环节的稳定性保障
压缩空气从空压机输送至风门气动系统的过程中,需通过管路传输,管路的合理设计与维护是保障气源稳定的关键。首先,管路材质需选用矿用无缝钢管或高压聚乙烯管,严禁使用普通塑料管,防止受压破裂。管路直径需根据输送距离确定:距离≤50 米时,选用 DN25(1 英寸)管路;距离 50-100 米时,选用 DN32(1.25 英寸)管路,避免管路过细导致压力损失过大(每 100 米管路压力损失应控制在 0.05MPa 以内)。管路敷设需遵循 “平直、无积水" 原则,避免出现剧烈弯曲或低洼积水段,低洼处需安装排水阀,定期排放冷凝水。
管路连接部位需采用专用接头(如卡套式接头、螺纹接头),并缠绕密封胶带,确保密封可靠,防止漏气。每日需检查管路接头及阀门是否存在渗漏,可采用肥皂水涂抹的方式检测,若出现气泡,需及时紧固接头或更换密封件。此外,需在管路靠近风门的位置安装压力表,实时监测气源压力,压力表量程应选用 0-1.6MPa,精度不低于 1.5 级,每月校准一次,确保读数准确。若发现压力波动超过 ±0.05MPa,需排查管路是否存在堵塞或泄漏,必要时使用压缩空气吹扫管路。
(三)气源净化与监测环节的稳定性保障
井下压缩空气中含有粉尘、水分及油分,若不进行净化处理,会严重损坏气动元件(如气缸、电磁阀),因此需在气动系统入口处安装三级净化装置:第一级为空气过滤器,过滤精度不低于 5μm,去除空气中的粉尘杂质;第二级为油水分离器,采用旋风分离原理,分离压缩空气中的水分和油分,排水阀需设置为自动排水,或每日手动排放一次;第三级为油雾器(若气动元件需要润滑),向压缩空气中注入微量润滑油(选用专用气动系统润滑油),润滑气缸内壁和密封件,减少磨损。净化装置需每月拆卸清洗,更换过滤器滤芯,若发现油雾器油量消耗过快,需检查是否存在泄漏或油量调节过大。
气源稳定性监测需实现实时化与智能化。可在气动系统中安装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将数据传输至井下中央控制系统,当压力低于 0.5MPa 或流量低于额定值的 80% 时,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信号,提醒工作人员排查问题。同时,需建立气源系统定期巡检制度:每日检查净化装置工作状态、管路压力及有无泄漏;每周检查空压机运行参数、管路排水情况;每月对整个气源系统进行一次全面检测,包括压力损失测试、净化效果检测(如测量压缩空气含水量,应低于 0.1g/m³),并记录检测数据,形成维护档案。



服务热线
18605483306

扫码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