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5483306

article

技术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文章矿用气动风门控制装置的技术解析与应用实践

矿用气动风门控制装置的技术解析与应用实践

更新时间:2025-08-19点击次数:58

一、技术架构与核心组件

矿用气动风门控制装置是煤矿井下通风系统的关键设备,其核心功能是通过气动驱动与智能感应技术实现风门的自动启闭,保障井下空气流通与作业安全。本文以“304不锈钢材质+红外感应智能行车"配置为例,解析其技术特性与应用价值。

1. 材质优势:304不锈钢的适应性
装置主体采用304不锈钢材质,该材料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高强度及耐高温特性,尤其适用于煤矿井下潮湿、含腐蚀性气体(如硫化氢)的环境。其表面光滑度可减少粉尘附着,降低清洁维护难度;同时,304不锈钢的机械性能稳定,能承受井下风压变化及机械冲击,确保设备长期可靠运行。

2. 红外感应技术: 
红外感应模块是装置的“智能眼睛",通过发射与接收红外线实现非接触式检测。当矿车或人员进入感应区域时,红外信号被遮挡,系统立即触发气动执行机构,驱动风门自动开启;待通过后,风门自动关闭。该技术避免了传统机械触点开关的磨损问题,响应速度快(通常≤0.5秒),且抗干扰能力强(如粉尘、低光照环境),显著提升了控制精度与安全性。

3. 气动驱动系统: 
气动执行机构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通过气缸、换向阀等组件实现风门的平顺启闭。相较于电动驱动,气动系统具有防爆性能好(无电火花风险)、过载保护强、维护成本低等优势,尤其符合煤矿“本质安全型"设备要求。同时,配合智能行车系统,装置可与矿车调度信号联动,实现“车到门开、车过门闭"的全自动控制,减少人工干预,提升作业效率。

二、应用场景与效益分析

1. 典型应用场景
该装置广泛应用于煤矿主副井筒、联络巷、采区进回风巷等需要频繁调节风量的区域。例如,在矿车运输频繁的联络巷中,传统手动风门需人工开关,不仅效率低,还易因操作不及时导致风流短路或瓦斯积聚;而采用红外感应+气动控制的装置后,矿车通过时风门自动响应,有效维持了井下风量的动态平衡,降低了瓦斯超限风险。

2. 安全与效率提升

  • 安全性:红外感应避免了人员近距离操作风门,减少与移动设备的碰撞风险;气动系统的防爆特性则从源头消除了电气火花隐患,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对通风设备的要求。

  • 效率性:自动控制缩短了风门启闭时间(传统手动需10-15秒,自动控制≤3秒),矿车通过效率提升30%以上;同时,304不锈钢材质的耐久性降低了设备更换频率,长期使用成本下降约25%。

3. 维护与适应性优化
装置设计注重模块化与易维护性:红外传感器可快速拆装校准;气动管路采用快速接头,减少漏气风险;不锈钢壳体密封性良好,可适应井下-20℃~50℃的温度范围及高湿度环境。此外,智能行车系统的数据接口可接入煤矿监控平台,实现风门状态远程监测与故障预警,进一步提升了运维效率。

 


服务热线
18605483306

扫码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