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气动风门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基于气动传动技术与逻辑控制逻辑,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通过传感器检测信号、控制阀组调节气流方向,驱动执行机构(气缸)实现风门的自动开启、关闭及互锁功能,同时适应井下恶劣环境并保障运行安全。以下从核心构成、工作流程及关键机制三方面详细说明:
矿用气动风门控制装置的工作依赖四大核心组件的协同作用,各部分功能明确且相互关联:
矿用气动风门控制装置的典型工作流程可分为信号触发→气流调节→执行动作→复位关闭四个阶段,以人员 / 车辆通过风门为例:
信号检测:感知通行需求
当人员、矿车或设备接近风门时,触发检测单元的传感器(如红外传感器检测到遮挡、拉线开关被拉动)。传感器将物理信号(遮挡、机械触发)转化为气动信号(如推动微型阀切换)或电信号(防爆电磁阀触发信号),传递至控制单元,告知 “需要开启风门"。
注:井下多采用本质安全型传感器,避免电火花风险。
控制单元:气流方向的 “指挥官"
控制单元(核心为阀组)接收传感器信号后,通过电磁阀或机械控制阀切换气流路径:



执行机构:风门动作的 “动力臂"
执行机构通常为双作用气缸(可双向驱动),其活塞杆通过连杆与风门机械连接。当气缸腔室通入压缩空气时,活塞在气压差作用下产生推力 / 拉力,通过连杆将直线运动转化为风门的旋转或平移运动,实现 “开启" 或 “关闭" 动作。
设计特点:气缸行程与风门尺寸匹配,确保风门 开启(通常开启角度≥90°),关闭时通过密封圈或缓冲装置保证密封性。
复位与稳定:保障风门可靠关闭
通行结束后(传感器信号消失),控制单元触发 “关闭指令",气缸反向供气使风门复位。部分装置设计有延时关闭功能(通过气容或延时阀实现),确保人员 / 车辆 通过后再关闭;关闭末期通过节流阀减速,避免风门与门框碰撞产生异响或损坏。
除基础开关功能外,气动风门控制装置的核心逻辑还包含两大关键机制,以适应矿山特殊需求:
在多组风门(如巷道两侧的 “风门组")场景中,控制装置通过气动逻辑阀或电控互锁电路实现互锁:
防爆设计:动力源为压缩空气(无电火花风险),传感器和电磁阀采用隔爆或本质安全型设计,避免与井下瓦斯、粉尘接触引发爆炸。
环境适应:压缩空气经过滤器去除水分和油污,防止气缸内部锈蚀;气缸、阀门采用耐磨铸铁或不锈钢材质,抵抗粉尘磨损;装置外壳密封,防止水汽、粉尘侵入内部元件。
故障保护:若气源中断或传感器故障,风门可通过弹簧复位或重力作用自动关闭,避免长期开启导致风流紊乱。